安博体育登录专注工业激光冷水机全国服务热线: 400-600-2093

“京城首富”的传奇发家史:穷小子原来是这样逆袭暴富的!

来源:安博体育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3-09-29 16:19:28

  作为中国最早的顶级富豪,第一辆法拉利的拥有者,从一个穷小子逆袭成为京城首富,李晓华曾经是一代北京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。

  在商业战场上狂飙突进二十多年后,突然选择隐退,网上关于他的报道也都戛然而止。

  时代浪潮之下,风云变幻。当年第一批富起来的企业家的结局和命运各不相同,而功成身退者,更是寥寥无几。

  1951年,李晓华出生在北京钱粮胡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,父亲是北京照明器材厂的工人,家里四个男孩,李晓华排第三,父亲用几十块的工资,养活了一家六口,日子过得是异常艰辛。

  中学是在北新桥的北京22中就读,北新桥离钱粮胡同大约2公里。因为家里没钱,坐不起公交,李晓华每天跑步上下学。

  很多年后,在被网友问到“童年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?”时,李晓华回答道,“贫穷和饥饿”。

 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,自童年时期就饱尝饥饿的痛苦,而这也滋养和培育了李晓华最深沉和最质朴的性格。

  1967年,初中毕业的李晓华听从了家里的安排,跟着大部队北上开发北大荒,他被分配到了中国最北的小镇罗北镇,成为一名“兵团战士”和拖拉机手,户口也随之迁到了这里。

  罗北镇的冬天是漫长的,最冷的时候有零下五六十度,但是,再严寒的天气也阻挡不了年轻人那颗躁热的心——李晓华和一个北京的女孩谈起了恋爱。

  女孩的妈妈觉得李晓华没什么正经工作,也没有北京户口,所以从一开始就反对他们在一起。

  很多年后,在回答网友“二十六七岁那个年龄对您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,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”这样的一个问题时,李晓华的答案是“失业、失恋的折磨”。

  回到北京后,李晓华先是在一家科研单位烧锅炉。烧锅炉是季节性的工作,冬天一过就没活儿了。

  1979年,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作,在经贸部一个下属单位做食堂炊事员。

  有一回,他正在和面揉馒头,忽然莫名其妙地说:“我这人长于谈判,适合经商。”

  很多年后,功成名就后的李晓华曾经故地重游,找昔日的工友们叙旧,看到他们仍然在揉馒头,内心无限感慨。这当然是后话了。

  1980年代,中国迎来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。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——“十亿人民九亿倒,还有一亿在寻找”。

  有一次,他上门到一家公司推销产品,看到实验室铺着地毯,便假装绊了一跤,故意将手中的烧瓶摔在地上。

  由于摔在地毯上,烧瓶没有摔坏,而李晓华则趁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“吹嘘”起自己产品的性能来,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,从而做成了一笔大买卖。

  经过了一两年的捣腾,李晓华小有积蓄,但他不满足于小打小闹,决定南下广州,寻求商机。

  李晓华问服务员,冷饮机怎么卖,对方却连头都不抬,说这是非卖品。李晓华没放弃,他通过种种途径找到了这个商家的经理,想方设法和经理交上了朋友,最终以3000多块钱的价格买下这台冷饮机。

  当众多的个体户还在捣腾牛仔服、蛤蟆镜这些大路货时,李晓华却在北戴河最繁华的海滨摆摊卖起了冷饮。

  不出他所料,第一次见到冷饮机,人们十分好奇,排起长队来买售价两毛钱一杯的饮料。

  冷饮机变成了印钞机,一个夏天,李晓华赚了十多万块钱。要知道,当时的人均工资每个月只有35元左右。

  果然,到了第二年夏天,北戴河的沙滩上每隔二十米,就有一家卖冰水的,原本的蓝海市场成了红海,但好在此时的李晓华已全身而退。

  当时恰逢港片兴起,生意特别火爆,录像厅的门票从一块钱一张炒到了十块钱一张,却仍然一票难求。

  一年下来,李晓华净赚百万,而那些“跟风”卖冷饮的,却要面对突然冒出来的百十来位同行的相互厮杀,都在苦苦挣扎。

  父亲也曾这样评价李晓华的:“晓华是最孝顺的一个孩子,他做事有热情,创造精神比较突出,认准了的事,谁也拦不住。”

  在李晓华的事业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,一个朋友建议他出国留学,只有这样才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资讯,拥有更好的商业嗅觉。

  到了日本之后,李晓华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压力都很大,脱发这个现象很普遍,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,而有一款中国产的名叫“章光101”的毛发再生精在整个日本都很受欢迎,从中国过去的留学生带两瓶章光101,到日本转手卖掉就能挣个好几百块。

  1988年,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拜访中国,中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因为看到竹下登有局部脱发,便推荐他使用中药治疗,以国礼送了他10瓶章光101。

  竹下登回国后,对产品赞赏有加,使章光101在日本名声大噪,成为那个时代被疯抢的“超级网红”,价格持续翻倍,最贵时甚至能卖到4万日元。即便如此,依然供不应求,有的日本人甚至不远万里,组团跑到中国,只为买到章光101。

  他找到章光101的北京总部,希望拿到日本代理权,可不管他如何巧舌如簧,百般游说,部门的负责人始终不同意李晓华的请求。

  吃了闭门羹的李晓华并不甘心,四处打听,了解到章光101是一个福利集团,员工几乎都是残疾人,上下班也很难,李晓华决定再赌一把。

  他通过关系找到公司创始人赵章光本人,以个人名义无偿赠予了一辆大客车和一辆轿车,用来接送章光公司的工人,试图与赵章光本人交好。

  赵章光最终被李晓华的诚意打动,不仅免费给李晓华提供了一批章光101的产品,还把日本的代理权也送给了他。

  得偿所愿的李晓华开足马力,到日本后立即组织了一批在日留学的中国留学生,创造了无店铺销售的直销模式。

  通过浩浩荡荡的直销大军,李晓华把章光101全方位地推向日本的主流社会,引发了一场抢购风潮。

  一瓶成本五美元的章光101,一度被炒到一百美元。靠着做代理,李晓华挣了三四千万美金,有人说李晓华在“章光101”上赚的钱甚至比赵章光还多。

  后来,章光101的超高利润,引来了大批的仿冒者。李晓华意识到,假货一多,劣币开始驱逐良币,于是果断地将手中的存货以低价抛售,离开了日本。

  果不其然,就在李晓华离开之后不久,受到假货的冲击,章光101在日本的市场行情一蹶不振,而李晓华凭借敏锐的嗅觉和眼光,在危险来临前成功登岸。

  1988年底,李晓华在香港创立了“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公司”并出任董事局主席。

  1989年,香港的房地产业一蹶不振,楼市大跌,当时的香港人纷纷抛售自己的房产物业。

  李晓华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决不会倒退,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,说服公司的各位董事,审时度势,大量收购这些跌价的楼盘,等待回升的机会。

  结果不到半年时间,大陆的政局就稳定了下来,受此利好消息,香港的房价开始直线攀升,李晓华瞅准时机,适时抛出,买卖之间,大获全胜。

  有一次,李晓华获悉东南亚某地要修建一条高速公路,当地却无人应标,同时,他又捕捉到另一条信息,在设计修建的公路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油气田,他将两条信息综合分析,认为公路有升值潜力,可以投资开发。

  事不宜迟,他决定孤注一掷:拿出全部资金,并向银行贷款,凑够了3000万美元,买下了修建公路的土地。

  但也有个问题,银行贷款只有6个月的期限,这也代表着,如果到时政府没有宣布大油气田的新闻,他就将赔得倾家荡产。

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背负一身债务的李晓华每天都在焦急中等待着——经常吃方便面充饥,坐飞机经济舱出行,连香港的出租都不敢打,坐起了六毛钱的“当当车”。

  可惜一百多天过去,那个期待中的新闻仍然没有公布。他瞪得眼睛发直,整个人都变呆了——难道这次,真的要回到“解放前”了吗?

  但上天再一次眷顾了这个勇敢的男人,在第5个月第16天的时候,当地政府终于公布了大油气田的新闻。此时距离偿还银行贷款,只剩下两星期的时间。

  1990年代,李晓华开始多元化扩张,在日本、美国等国家建立起自己的分公司,业务涉及房地产、家电、机械、塑料、投资、食品、餐饮、娱乐、旅游等多个领域。

  1992年,法拉利厂商在北京亚运村展览中心举办了一场法拉利展,按照当时的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来看,大多数人连20万的桑塔纳也买不起,更别提买一辆法拉利了。

 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, 北京首富李晓华直接用13.888万美元买下了一辆红色法拉利348。这样的价格在当时相当于北京10套公寓的价钱。

  法拉利把车的交接仪式地点定在了天坛,李晓华为了这辆法拉利还特意申请了一张外商专用的京A00001的黑底白字牌照。法拉利汽车价格昂贵,而据说这张牌照比车还要贵!

  李晓华的这辆红色法拉利也引起了欧洲很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,作为第一个购买法拉利汽车的中国人,他本人也被称为法拉利先生——这也被视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标志。

  李晓华的名车情结很深,红色法拉利只是其中一辆。与法拉利放在一起的还有迈巴赫、劳斯莱斯、兰博基尼、宾利等,但凡是世界上顶级的轿车,他总会买来欣赏一番。

  除了这块车牌之外,李晓华还有一块京A88888的车牌,这块车牌如今挂在一辆劳斯莱斯幻影上。后来李晓华又刚提了一辆劳斯莱斯库里南,库里南是劳斯莱斯旗下的一款SUV车型,车身非常的高大,也非常的帅气。想必这辆车如果要挂牌,肯定也会是很厉害的车牌。

  1992年,李晓华就给希望工程捐赠了200万元,用来解决贫苦孩子的就学问题。

  1994年,他为母校北京22中捐款2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,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。

  1995年,他向黑龙江省教委捐款200万元,其中100万元在绥化市建一所“晓华中学”,另100万元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北大荒建立了“黑土地教育基金”,用以表彰那些在教育事业上作出成绩的优秀教育工作者。

  这辆曾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成功标志之一的名车,已有30多位各国政在上面签名留念,市场估值高达2亿元。

  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,李晓华把“好的人际交往”放在首位,他与“有道者”交,发展商业,力行慈善。

  2011年的数伏,李晓华发了一条微博,“今天数伏了,朋友们别忘记回家吃饺子。今后天气会慢慢的闷热,大家要注意身体。”

  开通微博没多久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转发了这条微博,并评论道,“最近看了晓华兄的微博,觉得晓华兄过得悠闲自在,头伏还不忘通知朋友吃饺子,真是讲情义之人。”

  北京昆仑饭店,群贤毕至,李彦宏、张朝阳、赵本山、王中军、唐国强、葛优等四百多位社会名流齐聚为他庆生。

  李晓华的发家,除了“传奇”二字,更要归结于他与生俱来的“商业天赋”——对于时代需求的把握,对“选择与放弃”的拿捏到位:

  【本文节选自《北京首富李晓华的江湖往事——贫穷少年的人生逆袭与退隐》,作者首富豪,有删减;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】